神童逼父母北京买房是远见,父母不买见识短浅?

Source: 较真 | Publish Date: 2023-09-22 14:57

近日,九派新闻采访了曾经的“神童”张炘炀,“8年读完博士,无业一身轻,卡里就剩几千块钱”,无论哪一点,都颇符合大众对“伤仲永”的印象。但最引起波澜的,还是北京房子的话题。

十几年前,张炘炀逼父母在北京买房,当时的主流舆论批评他“自私”;十几年后,张炘炀在采访中说出“他们(父母)还欠着我一套北京的房子,到现在也该值1000多万了……”,网友的普遍情绪是惋惜,认为张炘炀是有远见、未雨绸缪,算到了北京房价会涨,父母不给买房的行为堪称“生生掐灭了祖坟冒起来的青烟”。

真是这样吗?

张炘炀逼父母买房的事,最早是在2011年10月16日播出的节目《看见·十六岁博士张炘炀》中提到的,当时他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。节目中提到,张炘炀读研时要求父母在北京给他买一套房子,并以不买房就不进行论文答辩为由要挟。父母无力购买只能租房欺骗他,后来张炘炀考上博士后,发现了房子的“骗局”,认定父母该为“在北京买房”负责,因为“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就是你们,你们应该为此努力”。

节目中张炘炀没有明确回答为什么要买房,但是有几段对话和节目的画外音,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
(节目画外音:和跨越式的升学轨迹相伴的,是超速生长出的迫切感,但现实的窘迫,让张炘炀内心陷入了超出年龄的焦虑,生活在比他大七八岁的成年人中,这个十六岁孩子已经把房子问题视为最大愿望。他说在大学期间,曾经受到过同学的刺激。)

张炘炀:当时我抱怨北京的房价高,他们就说,你滚回你老家去。读硕士的时候。

(节目画外音:他给我们看的是他和一个女孩拼放在一起的照片,那是他的大学同学,暗恋了很多年,从没敢表白过。硕士论文最艰难的阶段,MP4里这张小小的照片就是他全部的动力。)

记者:她一直不知道你喜欢她是吗?

张炘炀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。等到成就再好一些。

记者:成就好一些是个什么标准?

张炘炀:北京户口,买房,找个好工作。

记者:难道你觉得你没有在北京有个真实的工作、户口、房,那就没有权利去谈爱情吗?

张炘炀:至少我觉得是这样的。

张炘炀:我博士出来,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。博士毕业有用吗?博士后毕业有用吗?

包括在最近九派新闻的采访中他也提到:“我10岁来到北京和天津,都能强烈感受到我和当地孩子的差距,北京天津这边的小孩很多刚出生父母就把婚房都准备好了,我觉得留在北京我也需要房子。”

如果说张炘炀真有远见,那就是他在懵懵懂懂中,因生长环境的快速切换和青春期对爱情的萌动,过早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,隐约窥见了这个时代对“成功”的定义。绝非是早已预见北京房价日后会暴涨,更谈不上未雨绸缪。

那张炘炀的家庭经济条件,可以支撑他十几年前在北京买房吗?

张炘炀在九派新闻的采访中称:“2011年2月以前是可以的,那会还不需要房票,当时北京房子也不贵,一套房子200万左右。”

张炘炀的父亲张会祥是辽宁盘锦的一位街道办事处干部,用他自己的话说“工作以后的经历并不辉煌”,母亲吴慧娟是普通老师。2011 年的节目中提到了这个家庭经济上的窘迫。如“张炘炀生活简朴,只打过几次出租车,唯一一双有品牌的运动鞋,是二姨送给他的礼物。”“为了省钱,张炘炀熟记各个公交路线,5毛钱去楼下接2.5升的纯净水,可以喝两天”。

张会祥还提到张炘炀最适合当导游,理由是“你说上哪儿,他知道怎么倒车,坐哪路车到哪儿去。”张炘炀回答:“关键是,我连打车的钱都没有。我再不算计算计公交路线行吗?”

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,这并不是一个富有的家庭。

再看看数据,2011 年,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.32万元,盘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1.14 万元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1.46 万元。

即使2011年的北京房价与现在相比确实不高,但在当时,对于一个普通家庭,200 万元也不是一笔小数目,张炘炀父母也并非见识短浅,而是力有不逮。以今日“事后诸葛亮”的心态和眼光去评价当时他们的决定,是极其不公平的。